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证明了冷原子费米-哈伯德系统中条纹形成的证据,即密度图案中的扩展结构。通过使用量子气体显微镜和特殊的混合维几何学,他们观察到与某些高温超导材料中所见的自旋和电荷密度相关的独特高阶关联。这些发现表明单个条纹结构可在比备受争议的条纹相更高的温度下形成。该实验代表了使用量子模拟器探索材料最基本特性的重要一步。相关工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电子研究实验室以及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在最近进行的一项新工作中,使用一种名为Fluxium的超导量子比特,开发了两种新的控制技术,并在单量子比特保真度方面创下了99.998%的世界纪录。这一结果补充了去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Leon Ding展示的99.92%的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近期的《PRX Quantum》杂志上。
量子计算软件公司Classiq和Florence Quantum Labs日前宣布在量子增强精准农业研发方面达成合作。该合作将使用Classiq的量子计算平台并利用Florence Quantum Labs设计的量子增强生物传感器来开发用于精准农业的量子解决方案,以实现广泛的预测和分析应用,并显著提高土壤健康监测和养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Multiverse Computing近日和Kinesis Network公司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联手提供一种新的人工智能性能优化解决方案,减少AI技术对资源的消耗。据了解,Multiverse的人工智能(AI)模型压缩软件CompactifAI使用了受量子启发的张量网络来提高AI模型的效率和性能,它能缩小这些模型以降低运行它们所需的计算能力,从而实现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阿布扎比先进技术研究委员会旗下的技术创新研究所(TII)和ASPIRE日前与ADNOC签署了首份研发合作协议,以使用量子技术来应对碳存储监测和电池优化领域的关键挑战。通过结合TII在先进量子传感方面的专业知识、ASPIRE的战略愿景以及ADNOC在能源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导地位,该合作伙伴关系将探索如何扩展该技术以产生实际影响和商业价值,同时推进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发展。
捷克网络安全初创公司Wultra近日宣布,其已在种子+轮融资中筹集了300万欧元的资金,该轮融资由捷克卢森堡深科技基金Tensor Ventures领投。资金将用于加速其后量子身份验证技术的开发,以保护银行和金融科技免受即将到来的量子攻击威胁,并使Wultra能够扩展到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此外,该公司还计划于2025年在新加坡开设办事处。
非营利性组织Open Quantum Design近日宣布推出世界上首台开源的全栈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其正在与行业领导者合作,基于此量子计算机创建一个可免费访问的硬件、软件和培训资源平台,以实现量子计算民主化并加速量子研究。据悉,其开发的俘获离子量子计算机使用通过电磁场操纵的离子来执行计算,在精度和可扩展性方面具有优势。
新成立的滑铁卢非营利组织Open Quantum Design(OQD)近日宣布,量子领域的领先组织Xanadu、滑铁卢大学、Unitary基金会和Haiqu已率先加入其创新平台,以合作推动开源全栈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OQD致力于通过实现量子计算民主化来加速量子研究,意在打破学术界和工业界间的传统障碍。据悉,其将向任何愿意合作的人开放其在捕获离子量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产权来实现这一目标。
量子通信安全技术公司Q*Bird在量子网络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进展,它成功创建了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建立量子链路的技术。该公司的Falqon量子密钥分发 (QKD) 架构可实现真正的多点对多点通信,借助其新型Falqon MQS4000量子交换机可实现多用户、多点对多点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据悉,该技术已在荷兰教育与研究机构合作运营的国家网络中成功部署和测试。
埃尔朗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能将量子计算机小型化且能在更高温度下运行的技术。还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拓扑隔离材料的量子比特。这是一类不受外部影响且能够以特别可靠的方式传输信息的材料,由于其具有不寻常的特性,近年来它已成为越来越多研究的焦点。他们的这一开创性项目最近已获得超过9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室温金刚石量子技术开发商Quantum Brilliance日前宣布,它已在A轮融资中筹集2000万美元的资金。此次参与投资方包括美国深科技基金Main Sequence、In-Q-Tel、日本Intervalley Ventures和澳大利亚国家重建基金等。这轮融资将使该公司能够建立一家量子金刚石铸造厂,开发量子传感原型,与半导体合作伙伴合作推进其专有IP,并履行对客户的承诺。
D-Wave Quantum近日宣布与美国政府IT解决方案提供商Carahsoft Technology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议,Carahsoft将作为D-Wave的主要政府聚合商,它并将通过其经销商合作伙伴和NASA企业级采购解决方案(SEWP)V、信息技术企业解决方案-软件2(ITES-SW2)、地方间采购系统(TIPS)、OMNIA合作伙伴关系、E&I合作服务合同和The Quilt合同的形式,向公共部门提供D-Wave公司的尖端量子计算技术。
来自IBM Quantum、科隆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一台搭载有127量子比特Eagle处理器的IBM量子计算机上,对一个由54个量子比特组成的系统实施了生成远程纠缠态和混合态相变。据悉,他们是在科隆大学和哈佛大学早前提出的一种能产生远程纠缠态的理论协议基础之上,通过引入一种新协议,从而实现了在具有多个量子比特的系统中实施远程纠缠态的这一突破。相关研究论文以发表在近日的《自然物理学》上。
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微波光谱学研究了氧化铟薄膜在超导态和绝缘态间转变时的内部特性和行为。他们发现,由于温度升高而发生相变时,不是如预期看到逐渐变化,而是急剧发生。他们还指出,在相变过程中,临界温度不是由库珀对一起移动的强度决定的,而是由超流体的刚度决定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IBM Quantum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简单且更易于访问的机器学习技术来进行量子错误缓解(QEM)。在发表于《自然·机器智能》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中,该团队成功证明了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进行QEM,并且精度要与其他基于物理的QEM技术相当。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峰和周宗权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使用其专门开发的设备实现了一种自旋波量子存储协议,并成功地展示了一种集成式自旋波量子存储器。这种量子存储器具有先进的噪声抑制技术,可实现高保真、长持续时间的按需存储。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近期的《国家科学评论》上。
最近,沙特阿拉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心(C4IR)发布了一份题为《沙特阿拉伯量子经济格局》的报告,它概述了该国在构建强大量子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进展、挑战和未来路线图。此外,报告还对该国的量子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澳大利亚政府日前启动了其“关键技术挑战计划”的第2轮申请,这是一项旨在加速量子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资助计划。它提供了两个阶段的不同资助构成,被选中的项目第一阶段将获得10万-50万澳元的可行性赠款,成功入围第二阶段的可行性项目则有机会申请高达500万澳元(约合310万美元)的示范性项目赠款以用于在15个月内开发量子技术原型。据了解,该计划是澳大利亚国家量子战略的一部分,侧重于利用量子技术解决四个经济民生领域的关键挑战。
在发布于预印本服务器arXiv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谷歌的研究人员与合作者在超导量子比特上成功实施了一种名为颜色码的量子纠错技术,它能以比表面码更少的资源执行高效操作,同时还能保持高精度。在实验中,该团队实现了1.56倍的逻辑错误率降低,魔术态注入的保真度超过99%。此外,他们还通过晶格手术展示了以高达90.7%的隐形传态保真度对多量子比特进行操作。该研究标志着容错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量子计算纠错技术公司Riverlane近日在《自然·电子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量子纠错(QEC)的最新研究论文,这篇论文介绍了该公司使用其解码器芯片在量子计算中首次全硬件实现的结果,该芯片是世界首款在ASIC和FPGA硬件上实现的专用“QEC芯片”。该团队演示了利用这种解码器以非常低的功耗和较小的物理占用空间高效地解码多达1057个量子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