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师范大学团队研发出化学合成稀磁性量子材料的技术

技术研究 中時新闻网 2021-07-12 14:32

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刘沂欣量子材料合成实验室团队,提出以有机-无机半导体材料通过溶剂热法引入锰离子合成原子级的二维单层半导体。在室温下,材料可呈现出极低温下的强塞曼效应和零场分裂能。这项研究有助于开展与光源相关的自旋量子材料制备。

台湾师范大学团队研发出化学合成稀磁性量子材料的技术

刘沂欣团队发展出的稀磁性材料中的原子级掺杂技术,使材料具有长发光生命周期,有机会实现在腔量子电动力学及单量子点发光体的应用,并为量子材料的化学合成取得关键性重要进展。论文近期刊登于美国化学会发行的《美国化学会期刊》。

台湾师范大学团队研发出化学合成稀磁性量子材料的技术

具加密运算技术的量子通信,是一种利用量子纠缠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讯方式,是近年最受瞩目的议题。因其具备信息不可复制原理,能大幅保证通信安全,已被视为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当前,全球先进国家都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寻求应用在量子加密通信、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

刘沂欣团队整合跨领域学者的学术专长,包括了无机化学合成技术、同步辐射光源测量、高解析仪器鉴定、发光生命期测量、磁圆二色性等领域。研究兴趣着重于结合钙钛矿材料、异向性光学、自旋电子学等特性,充足的研发能量及技术共同在量子材料领域做出前瞻性的重大进展。

刘沂欣团队目前进行中的研究成果还包括:以光学方式控制量子材料中特异方向结构秩序、自旋状态测量、能量转移机制探讨、并合成具光学掌性的二维材料等。

刘沂欣表示,无机化学其实就是不断追寻科学背后的原理,研究过程就是探索元素奇怪的行为作用及物理起源,每每不可重覆或无迹可寻的现象,代表有更基础的问题尚未解决。

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他希望能与光电相关系所合作,为各类化学材料进行元件测试,确认常温下塞曼效应的实际作用,以评估未来投入量子材料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