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架构通过互连较小的量子处理单元(QPUs)为容错量子计算提供了一条可扩展路径,前提是能够实现跨模块的高速率容错接口。该研究团队对现有及新型接口建立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比较,包括晶格手术、横贯门操作以及基于代码增长和逻辑提纯的新型生长-蒸馏协议。借助表面代码,该团队在不同硬件参数(如门保真度、纠缠速率和内存资源)范围内确定了最优接口策略,并估算了实现10⁻⁶和10⁻¹²逻辑错误率的要求。研究结果明确了接口成为计算瓶颈的临界条件,为超导、原子和固态硬件的实验实现提供了指导依据。
页数/图表:
登录可见
提交arXiv:
2025-10-06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