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道-框架量子多模态驾驶预测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轨迹

自动驾驶的轨迹预测技术必须在严苛的计算资源和延迟限制下,提供精准且校准的多模态未来轨迹预测。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紧凑型混合量子架构,通过采用以自我为中心、与车道对齐的坐标系,并预测相对于运动学基线的残差修正(而非绝对位姿),使量子归纳偏置与道路场景结构相匹配。该模型结合了:受Transformer启发的量子注意力编码器(9个量子比特)、参数精简的量子前馈堆栈(64层,约1200个可训练角度),以及基于傅里叶的浅层纠缠与相位叠加解码器——可单次生成16条轨迹假设,其模态置信度源自潜在频谱。所有电路参数均通过同步扰动随机逼近算法(SPSA)训练,避免了非解析组件的反向传播。在Waymo开放运动数据集中,该模型在2.0秒预测时域内输出的16个模态中,实现了1.94米的最小平均位移误差(minADE)和3.56米的最小终点位移误差(minFDE),始终优于运动学基线模型,同时降低了漏检率并保持高召回率。消融实验证实:车道坐标系残差学习、截断傅里叶解码、浅层纠缠及基于频谱的排序机制能将计算资源集中于关键环节,在现代自动驾驶基准测试中,仅用小型浅层量子电路即可实现稳定优化和可靠的多模态预测。
作者单位: VIP可见
提交arXiv: 2025-11-21 07:00

量科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