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饵式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利用非完美单光子源提升性能
量子密钥分发(QKD)依赖固态系统等单光子源(SPS)作为飞行量子比特,其安全性严格要求具备亚泊松光子统计特性及低二阶关联值(g²(0))。然而,实验上实现如此低的g²(0)仍具挑战性。为此,该研究团队提出一种类诱骗态QKD协议,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放宽该限制条件,从而允许使用g²(0)>0.1的多种单光子源——这类光源虽在实验中常见,但鲜少被视为适用于QKD。
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和基于六方氮化硼缺陷的实验表明:在线性损耗条件下,g²(0)保持恒定;而光子数分离(PNS)攻击会引入非线性效应,改变实测的g²(0)统计特性。该协议利用这种g²(0)波动作为诊断工具,以类似诱骗态方法检测PNS攻击,使得单光子和双光子脉冲均可安全贡献于密钥生成率。相较于Gottesman-Lo-Lütkenhaus-Preskill(GLLP)框架,该协议在高信道损耗下对多种固态单光子源均表现更优,并适用于星地通信场景。由于g²(0)可从标准QKD实验中提取,无需额外硬件支持。放宽的g²(0)要求简化了单光子源生成所需的激光系统,为无需超纯单光子源的高性能QKD提供了实用化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