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非定域性与空间离散性假说
“空间离散性假说”认为短距离下的空间本质与长距离时截然不同。基于布隆斯坦不等式,该研究团队采用完全不连通的拓扑空间𝒳作为空间模型,但将时间视为实变量。在此框架下,可运用狄拉克-冯·诺伊曼形式体系。该离散假说表明:给定空间中两个不同点,不存在连接它们的连续曲线(世界线),因此该假说与相对论不相容。
研究人员提出以ℝ×(ℝ×𝒳)³作为时空模型,为简化计算,采用ℝ×(ℝ×𝒳)作为构型空间进行研究。在希尔伯特空间L²(ℝ×𝒳)上建立的狄拉克-冯·诺伊曼式量子力学具有非局域性特征——哈密顿量表现为非局域算符,因而允许存在“超距作用”。该工作指出,若承认宇宙具有非局域实在性,则此量子力学版本可兼容实在论。当哈密顿量作用于ℝ×ℝ域上的波函数时,该理论可退化为标准量子力学。
针对测量问题,该团队提出新的波函数坍缩机制。该机制虽与吉拉迪-里米尼-韦伯模型相似,但存在重要差异:其最显著特点是薛定谔方程始终描述动力学过程(包括测量瞬间)。此外,研究人员还构建了双缝实验模型,其中光线的亮态与暗态(新近提出的概念)会自然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