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可编程量子比特阵列处理器的QCrank编码算法集
算法与硬件协同设计的编译优化对于近期量子程序的高效部署至关重要。该研究团队通过中性原子动态可编程量子比特阵列(DPQA)的编译案例研究,展示了量子数据编码协议QCrank的实现——该协议能将序列化实数经典数据高效存储在量子态中。研究揭示了如何利用中性原子阵列的核心特性(高量子比特数量、操作并行性、多区域架构及原生可重构连接性)来指导算法部署,并识别出能通过硬件高效方式实现的算法与电路特征。 为评估硬件性能预期,该工作建立了基于参数化泡利通道的DPQA现实噪声模型,在Qiskit电路模拟器中实现后,测试了QCrank在6-20个量子比特中写入并读回24-320个实数的准确度。通过将DPQA模拟结果与Quantinuum H1-1E的仿真性能及IBM Fez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突显了动态可编程量子比特阵列在精度扩展方面的显著优势。
量科快讯
【悉尼大学与IBM联合推出专为企业高管准备的量子计算课程】悉尼大学与IBM联合开发并推出一项名为“量子机遇冲刺”的全新高管课程。该课程旨在帮助商业领袖、董事会成员及政策制定者理解量子计算及其带来的深…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伊朗宣布明年将建设国家量子通信实验室和首个原子钟实验室】据国外媒体报道,伊朗副总统侯赛因·阿夫辛表示,该国将于明年启动国家量子通信实验室和首个原子钟实验室建设。量子通信实验室将由伊朗通信部联合共建…
 
1 天前
 
1 天前




 
 
 
 
